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每日营商 > 详情页
营商环境信息2024 1012
发布时间:2024-10-12 1067 102

  要闻

  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和专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班举行专题报告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专题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主持报告会。

  殷勇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深化“五子”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运用宏观政策工具、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维度,系统深入阐述政府工作框架和基本思路。他说,北京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功能定位,深入实施新版城市总规,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突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服务市民群众、服务经营主体,坚持以“五子”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运用财政、金融、产业、区域和社会等政策工具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不断迈进。

  殷勇通过典型案例和翔实数据,着重介绍了本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七有”民生领域改革推进情况。他说,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聚焦“七有”“五性”,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用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优化托育服务供给,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推动供需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依托集团化办学,统筹优化教育资源供需格局和配置方式。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素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升市民居住品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统筹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作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更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医疗资源优化布局与提质扩容,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发展互联网诊疗,促进群众就医便利化。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协同,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牢社会保障网。

  殷勇还介绍了本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他说,我们将发挥经济发展工作专班作用,抓好经济运行统筹调度,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殷勇说,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市政府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力支持人大立法工作,强化代表履职保障,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监督政府工作,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闭幕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11日上午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闭幕会并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部署要求、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点任务、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任务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把人民政协政治优势发挥好。

  王沪宁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举措和有关重点问题,持续深化研究、积极协商议政,为文化强国建设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经表决,会议决定增补邓小刚、庹震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命李小鹏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邓小刚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庹震为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徐乐江为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梁晔不再担任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通过关于接受龚六堂辞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决定;通过关于撤销肖龙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会议追认关于免去李微微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李微微、李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闭幕会后举行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学习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应邀作题为“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与启示”的讲座。

  三、市政协督办重点提案助力提升北京“双枢纽”国际竞争力

  昨天,市政协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暨协商座谈会,围绕“提升北京‘双枢纽’国际竞争力,助力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提升北京‘双枢纽’国际竞争力,助力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提案”。提案由市领导领衔办理、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提案建言已全部被采纳,将体现在“双枢纽”建设的下一步工作中。市政协还将这项议题确定为年度协商座谈会议题,开展调研协商,提出了五方面19条意见建议。调研形成共识,北京“双枢纽”建设要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应汇聚各方力量,借鉴国际先进航空枢纽建设发展和管理经验,加速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航空枢纽。

  会上,市区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专家学者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协商交流,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协委员、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晨建议,加快启动建设首都国际机场提质增效项目和大兴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香港锡兰集团董事长凌俊杰认为,应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完善配套的跨境互认牌照、考试、培训认证体系,加强京港民航人才交流借鉴,促进两地航空服务管理水平共同提升。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李若弘建议,拓宽国际媒体宣传渠道,提高北京“双枢纽”国际知晓度,吸引更多国际友人来京参观、游览,参与“双枢纽”投资建设。大兴区政协委员彭秋燕提出,应统一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药品通关审批流程,做到“机场事机场办”,提升“双枢纽”整体通关水平。


  企业

  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启动

  昨天,“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启动暨专场交流会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于10月11日至10月17日走进北京,百余名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更新、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多角度,感受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今年以来,北京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和社会福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首都贡献。在专场交流环节,来自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国家部委的专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解读了北京市在文旅、民生、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政数局、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分别介绍了工作情况。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鑫介绍,北京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取得新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跑出新速度,城市精细化治理绣出新图景,增进民生福祉打开新生活,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地。

  市住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鑫介绍,北京多措并举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在城市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泽钧表示,多年来首都交通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打造“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首都生命线,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迈进,持续提升交通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市政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舫介绍,近年来坚持以打造“北京服务”为主线,优化热线服务、政务服务、数据服务、国际化服务,提升为群众企业服务水平,建立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晓峰表示,城市副中心承载能力大幅跃升,产业资源加速聚集,发展方式深刻转型。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夯实产业支撑,强化社会治理,书写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基层

  一、户籍人口中老人占比首破30%

  昨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2个“老年节”。在当天举行的2024北京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家年华”活动上,市民政局发布《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比2022年增加29.7万人,为近8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突破30%。

  每2.9名劳动力抚养1名老人

  报告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占总人口的2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2022年增加29.7万人,增长6.4%。从户籍人口看,老年人口增速连续10年高于同期户籍人口增速。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431.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2%,首次突破30%。

  16个区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数量排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排前三位的是丰台区、石景山区和东城区。其中,丰台区户籍老年人口比重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首位。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同时,高龄化趋势也进一步显著。全市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6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5%。相较2014年,十年间增加13.2万人,增长25.6%。全市百岁户籍老年人共计1328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51岁。

  此外,全市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从常住人口看,按15~59岁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计算,老年抚养比为34.6%,比2022年提高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2.9名常住劳动力就要抚养1名老年人。

  11家医疗机构转型老年护理

  2023年,本市老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新增养老助餐点243家,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5702张,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98家、养老照料中心301家;养老机构571家,床位11.2万张。全市在城六区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813单。出台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以院统站带点”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老年健康服务方面,11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老年护理床位220张;6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增加安宁疗护床位300张,累计开放安宁疗护床位1169张。建立家庭医生团队6750个,累计签约65岁及以上人群261.9万人。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17家,床位13.07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1298对。

  智慧养老方面,北京上线“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在全国率先推行制式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并签订3.4万余份合同。上线北京养老志愿服务“京彩时光”信息平台,一年来已累计服务老年人9.43万人次。推进就医全流程数字化,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成互联网医院71家。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2023年,全市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全年新开工355个小区、新完工183个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年内新开工1043部,完工693部,累计加装电梯3550部,3.2万余名老年人出行受益。东城区东河沿社区等3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促进低龄老人参与社会治理

  报告显示,2023年是北京市老年人口近8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年。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市高龄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64.8万人,相较2014年增加13.2万人。面对这种情况,北京该怎么办?

  “有什么样的老龄观,决定着我们怎么样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倡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魏朝阳介绍,在具体举措上,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健全健康支撑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同时,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大力推进银发经济发展。

  “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说明北京人越来越长寿。”魏朝阳介绍,日前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下一步,本市将突出资源统筹调配,把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为“老老人”做好服务保障。

  同时,还要看到北京老年人虽然基数大,但是低龄老人仍占比较高。“低龄老人的社会参与意愿更加强烈。下一步,我们还要为低龄老人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


分享:

问答留言

信息报送

返回顶部